中文活力點子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送孩子上學,比「乖乖聽老師的話」更該對孩子說的3句話
送孩子上學,我們總是耳提面命,千交代、萬交代就怕孩子有些閃失,調皮搗蛋出了錯,上課分心老是錯。然而,左一句,「記得要聽老師的話」,右一句,「上課專心認真一點」。卻很容易讓孩子視上學為畏途,好生壓力。
BabyHome
送孩子上學,爸媽可以怎麼說呢?適合說什麼呢?就讓我們仔細來思考,吸引孩子願意上學的誘因會是什麼?試著和孩子分享、討論這些關鍵因素。
1.讓孩子分享好玩、特別的事
例如「哥哥,今天學校如果有些好玩的事情,記得回來跟媽媽分享喔!」
沒錯,好玩、有趣,最是容易讓孩子有所期待。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注意學校哪些活動、哪些事情、上課內容好玩有趣。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在尋求校園裡,對自己來說新鮮、期待、好玩、有趣的事情。
別擔心,這並不會影響孩子上課的專注力。
「姐姐,今天學校如果有些特別的事情,別忘了回家後,說來聽聽。」
爸媽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和他們一樣其實對於上學這件事情也感到非常的新鮮、興奮、期待以及充滿著好奇。
在詢問之前,爸媽自己可以分享以前在學校好玩的事物、好玩的課程內容。這時候孩子多少可以從你的分享中,獲得示範的參考。讓孩子覺得你是和他在分享,而不是一直再探詢而感受到壓力。
你也可以和孩子討論,在新的學校裡,哪些遊戲設施特別好玩?那些遊戲設施很多同學都會跑去玩?那些遊戲設施需要排隊等候?和孩子分享自己以前上學愉快的經驗,以及特殊的經驗。
提醒自己,在和孩子說的話,不見得都是命令的語句。請別恐嚇、請別威脅,別讓孩子對於上學這件事情心生畏懼。特別是,破壞了他對於上學的印象。
2.聊聊同學、大家都在玩什麼?
你也可以和孩子聊他以前幼兒園的同學或朋友,以延續先前舊有的關係,驅動孩子樂於上學的動力。
例如「哥哥,你和以前幼兒園的阿寶,現在也常一起玩嗎?」「姐姐,你們班以前的小玫,在學校會常遇到嗎?」
當然,這些一開始封閉的提問,主要在於先讓孩子對於問題能夠先做簡略的回答。接著我們可以再針對孩子的回應,繼續和孩子分享下去。
如果,你知道孩子在班上經常和特定的幾位同學玩在一起。我們也可以試著詢問有關於他們互動的一些相處內容。例如「弟弟,你和阿明、小智下課都在玩什麼啊?」
你也可以和孩子聊,在班上他認識哪些新的同學?這些同學吸引他注意的通常是什麼樣的特質?
例如「哥哥,你下課通常和班上那個小朋友玩?」你也可以從孩子的回應當中,確認孩子是否能夠或願意提到同學的名字,或以號碼代替。以進一步了解孩子在班上的人際互動關係。
你也可以進行類似的詢問,例如「弟弟,你們班上誰跑步最厲害?」「姐姐,你們班上誰常微笑?」「妹妹,你們班上誰在教室裡比較安靜?哪些小朋友比較容易調皮、搗蛋?」
當然,討論這些事情並非想要讓孩子對同學貼上刻板印象、標籤。而是過程中,試著引導孩子對於班上同學的身心特質以及行為表現有所關注。
3.分享自己過去與老師相處的經驗,再聊孩子對老師的印象
例如「哥哥,我們以前老師,有的看起來很兇,臉不太笑,但是心裡其實是對小朋友很好。有的老師很幽默,常常會說笑話,常常會和孩子分享好玩的事情。有的老師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就一直在上課,你們老師呢?」
或許,你真的很想跟孩子講道理。或許你認為必須要說,孩子才會懂,才會記得。這麼說,倒也沒有錯。但是,太多的提醒、叮嚀、說理,往往會讓孩子認為自己能力差、做不到,否則為什麼爸媽總是要這麼的強調?
我可以理解,許多爸媽自然而然,對於課業學習以及孩子在班上的常規會特別注重。當然,這些都重要。但是送孩子上學,如果常提醒這些,只會讓孩子更增加無形的壓力以及心理的負擔。
送孩子上學,讓我們腦力激盪換個方式說話。好有助於孩子能夠增加想要上學的動機與意願,以及提升孩子未來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沒有聯絡簿的以色列小學,放手讓孩子走更遠
遠嫁以色列的吳維寧觀察到,孩子上了小學後,竟然沒有家庭聯絡簿!這對台灣家長實在很難想像:功課、考試怎麼紀錄?怎麼跟老師交流?小小的不同背後,隱含的是以色列教育對孩子能自主掌握、學習負責的期待。
作者:吳維寧(三采文化《聽懂孩子的話》)
老大升上小學一年級後,我開始認真地觀察以色列小學教育,在孩子的小學生活中,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沒有「家庭聯絡簿」!
在台灣,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大多透過家庭聯絡簿,並且以此瞭解、監控小孩在學校的行為。父母每天要簽名,導師每天要批改。
在以色列,教育者相信需要從小讓孩子瞭解「完成學校、老師交待的事情」 (無論是回家功課或行政事項)是學習的一部分,他們要自行負責,而不是靠家長與導師整天耳提面命。而老師則是透過e-mail、WhatsApp群組通知父母,溝通學校行政事項與每週學習狀況。
不只「完成」,而是「自行完成」
而隨著小孩的年紀增長,導師對於小孩自律與責任感的要求也會逐年增加: 小學二年級時,每週只有固定兩天有回家功課。導師要求小孩必須自行告知父母,要求協助 (通常只有一樣功課,不需要寫下來);升上中年級後,小孩則會拿到行事曆,自行記載當天各科回家功課與一些特殊要求。導師不負責確定小孩是否抄寫到所有的回家功課項目,家長也不用簽名。小孩有義務與責任自行完成功課,並且告知父母學校的要求。
透過每天完成「導師與分科老師的要求」,逐漸建立小孩的責任感、獨立性與自律。導師與家長在當中扮演協助而非監督的角色。如果小孩有困難,導師與家長會提供各種小技巧,讓孩子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這件事。重點不只在「完成」學校交代的事情而是「自行完成」學校交代的事情。
很多台灣父母聽到這個制度,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比較被動而沒有責任感的孩子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如果沒有放手,就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有多少能力。放了手,小孩真的沒有能力做到,再來協助他。父母不須一直透過聯絡簿,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行蹤和行為。孩子如果真的發生什麼大事,導師該做的也是打電話而非寫聯絡簿。
在以色列,小學三年級要上「專題課」,是非常特殊而有趣的一堂課。這是教育部學科融合教學的嘗試之一,以色列公立學校從小一開始上基礎電腦與網路課,小學二年級則教小孩自己做簡報。
上了三年級,「專題課」是讓小孩學會在教科書之外,自己找資料、組織素材、找出答案,做成簡報。因此這個課程有一半的時間在教室上課 (教室內有兩台有網路連線的電腦),一半的時間在電腦教室上課。
學期初,老師先提出幾個大主題:歷史、自然、數學……小孩分組之後,自行確認最後的主題,便開始搜集資料並編輯整理,最後利用PowerPoint做成簡報,分組報告。
給小孩魚,不如給魚竿
所以,這個課程是導師口中「給小孩釣魚竿」的課程。「這個年代的小孩都拿平板來玩遊戲—我不是說玩遊戲就一定不好,但不如早些教會他們如何使用這些工具,與學習產生更多正相關的聯結,讓他們更有能力自主學習。」導師解釋道。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小孩一週有八堂課的時間是選修課。分成「科學」、「藝術」、「生活技能」與「學習工具」四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各有兩到三堂課,小孩可以自行選擇。我家老二瑪雅去年選了「烹飪」、「機器人」、「葡萄牙文」和「刺繡」四門課。
這些課程有助於小孩開發和試探自己的專長,進一步瞭解自己是否適合參與一些才藝班。
「要小孩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自主度,必須給予一定的選擇權。」瑪雅導師在學期初家長會中這麼說,「我們發現小孩自己選擇的,他們通常會比較主動,也清楚自己要負什麼責任和代價。」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989?utm_source=Flipedu.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4-editor-%E5%A4%96%E6%9B%B81810-181108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林儀的「注音練習」~母親的一生
[#如果你是文學獎評審]
有首新詩在網路上傳翻了,
就是林儀的「注音練習」,
為什麼傳翻了呢?
因為這首詩,
是今年林榮三文學獎的首獎!
剛好教到琦君的「髻」,
這篇散文用髻,
串起母親和姨娘的糾葛。
而林儀的「注音練習」,
則透過ㄅㄆㄇ注音符號,
舉重若輕的寫盡母親的一生。
這樣的對讀太精彩了!
立馬設計一個簡單教學活動。
我先介紹林榮三文學獎給孩子們,
他們沒想到有這麼
高額獎金的文學賽事。
接著,
我給他們讀這首「注音練習」,
告訴他們這首詩價值15萬,
哦哦哦哦哦!
鍍金的詩讀起來又是另一番風味。
再來,我給他們一個情境。
假設你是文學獎評審,
評選出這首詩為今年首獎。
現在,你要給參賽者一個解釋,
為什麼他是今年首獎,
你要怎麼寫「評審意見」,
才能讓其他人心服口服呢?
其實,說穿了,
就是要他們寫新詩賞析。
但差別在於,代換成評審視角,
拉高格局,會讓孩子們跟著自重。
我跟他們解釋,
最簡單的「評審意見」
包含三個部分:
分析主題、拆解技巧、點出評價
要當厲害的創作者不容易,
但你可以先從當個評論者開始修煉。
讓他們兩兩討論後,
我就開始讓他們上台整理想法了。
「這首詩是在寫作者的一生」均佑說。
「確定是寫作者的一生嗎?
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我問。
「老師,我覺得是在寫女性的一生,
在家族中不斷被犧牲,
然後生兒育女,卻從未好好做自己的。」
佩勳接著補充說。
「非常好,你掌握到重點了。
那有人能告訴我,
這首詩用了什麼技巧嗎?」我接著問。
昀蓁舉手說:
「裡面用了注音符號的聲母和韻母,
讀來特別生活化。」
「不錯,那聲母和韻母
還有沒有特別含義呢?」
這回孩子們沈默了。
「如果從諧音來看,
聲母諧音可以是什麼?」我繼續引導。
「生母!」有孩子發現了。
「漂亮!那韻母呢?
是不是可以隱喻為孕母呢?」
哦哦哦哦哦!
突然有一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了。
「說實在,你讀這首詩覺通順嗎?」
他們搖搖頭。
「為什麼?」
我沒打算放過他們任何思考的機會。
「就國語和注音夾雜,
有點斷斷續續。」
「非常好,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做?」
「是不是因為母親不認識字,
用這樣的方式表現她練習認字。」
子秦說。
「你抓到關鍵了!」我非常振奮。
「好的文學,懂得以此說彼,
像琦君用髻來代表母親和姨娘的心結,
而林儀則用注音來隱喻母親的一生。」
我做了個總結。
文學不必高深莫測,
只要一步步帶他們抽絲剝繭,
孩子們就會發現好的文學,
是一道道美麗的謎題,
等著我們,去解。
有首新詩在網路上傳翻了,
就是林儀的「注音練習」,
為什麼傳翻了呢?
因為這首詩,
是今年林榮三文學獎的首獎!
剛好教到琦君的「髻」,
這篇散文用髻,
而林儀的「注音練習」,
則透過ㄅㄆㄇ注音符號,
舉重若輕的寫盡母親的一生。
這樣的對讀太精彩了!
立馬設計一個簡單教學活動。
我先介紹林榮三文學獎給孩子們,
他們沒想到有這麼
高額獎金的文學賽事。
接著,
我給他們讀這首「注音練習」,
告訴他們這首詩價值15萬,
哦哦哦哦哦!
鍍金的詩讀起來又是另一番風味。
再來,我給他們一個情境。
假設你是文學獎評審,
評選出這首詩為今年首獎。
現在,你要給參賽者一個解釋,
為什麼他是今年首獎,
你要怎麼寫「評審意見」,
才能讓其他人心服口服呢?
其實,說穿了,
就是要他們寫新詩賞析。
但差別在於,代換成評審視角,
拉高格局,會讓孩子們跟著自重。
我跟他們解釋,
最簡單的「評審意見」
包含三個部分:
分析主題、拆解技巧、點出評價
要當厲害的創作者不容易,
但你可以先從當個評論者開始修煉。
讓他們兩兩討論後,
我就開始讓他們上台整理想法了。
「這首詩是在寫作者的一生」均佑說。
「確定是寫作者的一生嗎?
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我問。
「老師,我覺得是在寫女性的一生,
在家族中不斷被犧牲,
然後生兒育女,卻從未好好做自己的。」
佩勳接著補充說。
「非常好,你掌握到重點了。
那有人能告訴我,
這首詩用了什麼技巧嗎?」我接著問。
昀蓁舉手說:
「裡面用了注音符號的聲母和韻母,
讀來特別生活化。」
「不錯,那聲母和韻母
還有沒有特別含義呢?」
這回孩子們沈默了。
「如果從諧音來看,
聲母諧音可以是什麼?」我繼續引導。
「生母!」有孩子發現了。
「漂亮!那韻母呢?
是不是可以隱喻為孕母呢?」
哦哦哦哦哦!
突然有一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了。
「說實在,你讀這首詩覺通順嗎?」
他們搖搖頭。
「為什麼?」
我沒打算放過他們任何思考的機會。
「就國語和注音夾雜,
有點斷斷續續。」
「非常好,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做?」
「是不是因為母親不認識字,
用這樣的方式表現她練習認字。」
子秦說。
「你抓到關鍵了!」我非常振奮。
「好的文學,懂得以此說彼,
像琦君用髻來代表母親和姨娘的心結,
而林儀則用注音來隱喻母親的一生。」
我做了個總結。
文學不必高深莫測,
只要一步步帶他們抽絲剝繭,
孩子們就會發現好的文學,
是一道道美麗的謎題,
等著我們,去解。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線上故事書/ 繪本
分享幾個線上繪本教學資源,內容依適讀年齡和繪本主題分類,方便檢索,部分繪本還有製成動畫,搭配背景音樂說故事,有需要的老師都可以參考看看,也歡迎老師分享其他資源哦!!
國資圖-圓夢繪本資料庫:http://storybook.nlpi.edu.tw/home/root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moc.gov.tw/garden/
品格教育故事電子書:http://www.twceca.org.tw/Activity/2015/story/story.html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moc.gov.tw/garden/
品格教育故事電子書:http://www.twceca.org.tw/Activity/2015/story/story.html
訂閱:
文章 (Atom)